新聞
2021年9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迦密愛禮信小學 - 2021年9月
全面關懷 栽培未來棟樑 「身、心、社、靈」
自迦密愛禮信小學開校,林淑芬校長便服務至今,多年來擔任不同的行政崗位,充份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:重視培育學生的自我學習精神,建立由學生主導的學習模式。林校長秉持「三高一多」的教育目標——高要求、高參與、高展示和多讚賞,啟發學生的全方位發展,栽培他們成為未來棟樑。
原創音樂劇 為校慶錦上添花
學校在上學年舉辦了規模宏大的35周年校慶音樂劇,林校長和教職員早在兩年前便開始籌備原創音樂劇《廣場的大煲》,邀請學生參與台前、幕後的工作,讓師生齊齊創造美好回憶。「我們希望藉着是次的音樂劇,為孩子提供平台,讓他們展現自己的強項。畢竟除了學術方面的發展外,我們亦希望孩子能夠發展各方面潛能,從中找尋自己的亮點。」學生各有不同的長處,因此學校從開始構思音樂劇時,便邀請了學生參與撰寫劇本、製作道具等,及至後期邀請學生擔任演員、助導等,讓不同性格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,成為音樂劇的主導者。
音樂劇的呈現方式除了能讓學生以歌唱、舞蹈和演戲發展藝術基礎外,更能通過合作,訓練他們的團體精神。「學生能夠體驗特別的學習經歷,活用所學。以劇本創作為例,他們能夠充份應用平時課堂上學習的寫作技巧,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。」林校長笑言,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公開演繹,倍獲成功感。在疫情下,師生們排除萬難,訓練學生演出,培養迎難而上的精神,同時增加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。
在整個音樂劇的籌備過程中,學生都樂在其中。有見及此,學校在本學年開展了課後表演藝術班,不再局限於戲劇表演和擔任演員角色。表演藝術班將會涉獵更多元的範圍,如前期的劇本創作、幕後的燈光控制等,讓學生可以接觸不同的層面,找出自己的興趣,加以發展。「以往我們都有英語話劇組,由老師安排劇本、演出細節,學生只需要熟記台詞即可。雖然他們的英語能力獲得很大提升,但欠缺了主導空間,新的表現藝術班能夠給予孩子更大的自主性,拓闊他們的眼界,甚至帶有輕微的職業導向成份,有助學生早日規劃未來。」
授之以漁 培養自主學習
作為基督教學校,在規劃學科課程時,學校根據《聖經》「路加福音2:52:耶穌的智慧和身量,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,都一齊增長。」訂立了四個導向:「智慧」、「身量」、「神的喜愛」和「人的喜愛」,讓學生能夠均衡發展。在學科學習上,學校以啟發學生學習興趣為首要目標,從而引發他們自主學習。「要誘發學習動機,最重要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,而不是滿足他人強加己身的『任務』。」老師會先設計一些課前預習,讓學生按照個人興趣就課題進行資料搜集。學生在課前已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,老師不再因課時所限把授課形式局限於單向傳授,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。為了完滿整個學習歷程,老師在功課及課後延伸上,會讓學生照自己的意欲去完成功課,觸發他們的學習興趣。
「這個學習模式於小學生而言,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。我們希望孩子能從小習慣安排自己的學習過程,自發尋找學習資源,而不是坐在課室裏等待老師提供所有學習資料。」林校長表示,除了學科知識外,學生最重要的是建構正確的學習模式,將自主學習的概念植根於腦海裏,便能一生受用。
普及STEAM教育 發掘獨有天賦
學校在本年度優化課程,在STEM教育裏加入Art(藝術)的元素,同時於暑假期間在「公帑資助學校專項撥款計劃」的資助下增建了STEAM Room,讓學生可以在更完善的配套下學習。在STEAM教育裏,學校同樣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,讓學生就日常生活的問題設計、擬定具體和有創意的解難方法,並加以實驗,如太陽能車、家務助理機械人等,務求將STEAM教育於六個年級裏普及化。同時,學校亦提供課後的培訓班,讓有資質或感興趣的學生能夠獲得更周到的支援,同時讓他們參與不同的活動及比賽,增廣見識。
「在我們眼裏,所謂的『資優』並不是單指表現突出的孩子。所有孩子都有獨特的天賦,或許會像一顆原石被埋藏,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就是當一名採礦員,發掘孩子的興趣傾向,再為他們提供適切的培訓。」林校長認為只要有足夠的培訓,學生自然能展現才華,因此在挑選學生參加培訓活動時,會更加着重啟發他們的主動性和興趣。享受栽種的時刻,展示成果。
跨學科閱讀 着重實踐英語
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,是世界上絕大多數非英語母語者的第二語言,更是香港的法定語文之一,因此學校對英語的教育格外關注。為了讓學生有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,學校聘請了兩名外籍英語老師,學生在課堂時間以外亦能和老師接觸交流,其中一名外籍老師更會負責部份課外活動,讓英語學習跳出課室,以興趣帶動學習,在小息時亦會有多元英語遊戲,吸引學生參與。「外語學習最忌諱只學不用,畢竟語言的實踐性很強,需要透過交流對話,鍛鍊英語對話能力。但明白到孩子有時候因顧慮自己的發音、句式文法等而不敢應用,因此我們便採取遊戲的方式,讓他們可以在輕鬆的環境下嘗試以英語溝通,即使讀得不算流暢,我們都會讚賞孩子敢於踏出第一步。」
學校英文科主任在上學年借調至教育局擔當專業職務,促進專業知識交流的同時,更將最新的教學模式和資源引入學校,協助推行Seed Project(種籽計劃),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。在本年度,學校會繼續推行種籽計劃,並擴展至高年級,進一步優化學與教效能,其中一個重點便是推動跨學科閱讀。教學團隊注意到學生在選擇英文讀物時,大多選擇內容較有趣的小說故事類,因此老師特意挑選其他合適的圖書,製作書單作跨學科閱讀,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程度挑選讀物。在閱讀後,學生亦需就內容進行不同形式的反饋,如寫作、繪圖、音樂等,展現學習成果。
正向教育 肯定自我價值
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天職,道德的教育、品格的培養都是教育工作者所重視的一環。學校希望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,能夠樹立良好的品格,尋找自身的價值和意義,因此引入了正向教育。「大家老是說『天生我才必有用』,然而當孩子在小學階段未能明確發掘自己的專長時,又該如何建立自信呢?」學校透過成長課、工作坊等,創造大量的機會供學生嘗試,鼓勵他們挑戰自我,藉此建立自信。同時,在校本成長課裏,引導學生群性的正向發展、處事態度、抗逆能力等,構建他們正確的價值觀,為自己的人生負責。「只要孩子盡自己所能,保持積極性,在未來一定會有發光的一天。」
提供多元平台 發掘無窮潛能
學校一直重視學生的多元發展,在小息期間或課堂時間都會安排各式各樣的活動,讓學生可以展現自己的潛能。然而疫情下受到停課、距離、半天課堂等限制,均使這些活動不能如常舉辦。老師們為了鼓勵學生持續自我完善,將活動移師至線上進行,學生能夠拍攝短片再上載至學校平台,繼續盡展所長。「以『普通話自由講』和『Sing成星』為例,原本是安排小息、午休時間裏在固定的地方進行,但我們發現當孩子把自己的表演攝錄上載後,可以讓更多學生欣賞,打破空間的局限。」林校長笑言學生對以上安排有十分正面的回饋,有些學生更表示在欣賞同學的表演時,能大大啟發自己的想像力。
此外,學校更建立了「愛禮信活力教室」的網上平台,邀請專業導師拍攝教學短片,如卡通漫畫、魔術、民歌、陶笛等,讓學生自選有興趣的活動在課餘時間進行學習。學生更可以在網站的分享平台上將成果或感受分享,保持高展示的教育理念。
小一適應課程 全面關顧新生
幼稚園與小學之間的課程、學習環境和學習模式有相當差異,為了讓一年級新生能夠好好適應,老師特別安排了十天校本適應課程,以遊戲模式讓他們逐步了解小學的校園生活、學校的規則,為開展未來六年的小學生涯做好準備。除了適應校園生活,學校更將自理能力訓練納入單元課,提升學生的自我照顧能力,在學習和生活層面都盡量照顧他們。「我們確定孩子在適應上沒有問題,才會開展一年級的學科學習,減輕學生和家長的不安感。」
林校長和教學團隊在本年度更會特別留意一年級學生執筆的問題,她補充:「在課程要求下,幼稚園學生在書寫方面的訓練相對較少,而且礙於疫情,他們的正規上課時間亦比較少,所以我們會更加留意他們執筆和課堂時間的適應。」在測考方面,學校不會計算第一次考試的成績分數,而是讓學生先了解考試模式,讓家長和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。
增加模擬面試 派位表現優秀
學校不斷優化課程,讓學生在學術上和潛能上都得以發展,升中派位的表現自然十分突出,獲派心儀中學包括:九龍華仁書院、協恩中學、迦密主恩中學等。「我們一般都會安排五年級中、英、數學科老師一直任教至六年級,除此以外,我們亦會和家長保持緊密的溝通,攜手幫助孩子入讀最適合他們的中學。」在單元課的時間裏,學校亦安排了外聘導師的面試班,而學科老師則教授面試的技巧和整理個人檔案,最後更會邀請區內中學的老師親自進行模擬面試,並給予改善的建議。
升中派位概況(2019-2021年度)
獲派首三志願者達84%
獲派心儀中學名單
九龍華仁書院
協恩中學
迦密主恩中學
聖公會曾肇添中學
聖公會林裘謀中學
浸信會呂明才中學
沙田蘇浙公學
沙田培英中學
天主教郭得勝中學
沙田崇真中學
沙田循道衞理中學
聖羅撒書院
宣道會鄭榮之中學
五旬節林漢光中學
香港神託會培基書院
林大輝中學
羅定邦中學
基督書院
保良局胡忠中學
梁文燕紀念中學(沙田)
馬鞍山崇真中學
馬鞍山聖若瑟中學
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
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
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
青年會書院
(篇幅所限,未能盡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