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揮灣區教育優勢 打造國際教育樞紐

文: 教育傳媒

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33期 黃錦良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 全國人大代表

2019 年 2 月頒布的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是國家發展藍圖中的重要一環,由習主席親自指導謀劃,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指明方向,使香港、澳門以及廣東 9個城市迎來重要發展契機、促進區域融合。教聯會積極響應國家政策,推進大灣區教育交流和協作,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。主席黃錦良表示: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發展綱要提到,開放港澳中小學及幼兒教師到廣東考取教師資格並任教。因此,我們隨即邀請了深圳市教育局到教聯會舉辦一系列講座,讓年輕教師了解如何到大灣區發展教育事業。」

推動兩地交流 共繪教育藍圖

縱使過去數年受疫情影響,但大灣區的教育發展及合作交流仍持續推進。為響應習主席對香港青年發展的殷切期盼,教聯會一直致力協助青年在「四業」,即學業、就業、創業和置業方面創造便利和機會。同時,該會全力支持大灣區開辦更多港人子弟學校,為在內地港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。

黃錦良表示:「教聯會一直積極推進兩地教育交流,特別是加強香港與內地教師的專業協作,互相分享優秀經驗。」近年,大灣區各城市相繼落成港人子弟學校,吸引更多香港教師及校長前往北上執教,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;同時進一步推動兩地教師的專業交流,共同提升學與教質素。

此外,教聯會還提供大量機會和渠道,讓香港教師到大灣區交流學習,尤其是內地創科發展的最新形勢。黃錦良指出:「配合國家『科教興國』的發展方向,最新一份《施政報告》提出將小學常識科分拆為人文科和科學科,更好地銜接中學課程,讓同學的學習更連貫。而內地在創科教育的發展經驗,值得香港學校參考。」因此,兩地去年初全面通關後,教聯會積極推動兩地創科教育的交流,拓寬同工的專業視野。

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姊妹學校拓寬視野

習主席在去年暑假給培僑中學高一年級全體學生回信,寄語同學「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,深刻認識世界發展大勢,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」。為了讓香港同學加深對國家的了解,教聯會積極組織內地交流考察活動,並為參與姊妹學校計劃的學校提供各方面的支援。

去年上半年,該會與廣東省教育廳和廣州市教育局合作,在廣州為兩地 100 多對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。同年12 月,更有 200 多對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,創下歷史紀錄。目前,姊妹學校遍佈各省市,成為兩地學校重要的交流平台。黃錦良認為,通過締結姊妹學校,增進兩地學生的交流,提升香港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。

同時,兩地教師互相借鑑,共同提升,成果豐碩。他表示,現時教育局為香港學校提供支援及津貼,建議日後當局能夠設立締結姊妹校的數量指標,例如 1 至 3 間為一個指標;3 至 5 間則有另外一個指標,為學校提供更多津貼,鼓勵更多香港學校與內地學校締結,讓同學有機會到內地各城市,了解國家發展現況,親身體驗不同地區的文化、社會和經濟發展,擴闊視野和知識面,促進兩地學生的交流。

結合香港優勢 建設教育強國

黃錦良引用習主席有關教育的重要講話,指出「國家的教育需要引進來,走出去」,香港要擔任「龍頭」的角色,協助粵港澳大灣區「引進來、走出去」,發展成為國際化教育樞紐。為此,教聯會組織代表團前往東南亞國家,介紹香港的教育制度與優勢,並向當地華僑說好香港教育故事,將非本地學生「引進來」,同時鼓勵更多人才「走出去」,放眼世界。

他補充,香港要奠定國際教育樞紐的地位,需要從不同範疇作出改變。教聯會曾就非本地學生的人數向政府提出建議,將香港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生限額至提升到30%,甚至是 40%。《施政報告》提出將比例提升到40%,為「引進來」提供政策支持,吸引更多尖子到香港發展。

香港具有「背靠祖國、聯通世界」的獨特優勢,高等教育在全球享負盛名,在世界百強大學的名單中,香港的大學佔了五間。黃錦良表示:「一個城市的教育,『龍頭』所在便是高等教育。近年,香港多間大學都在大灣區不同城市落戶,例如深圳的香港中文大學,廣州的香港科技大學,東莞的香港城市大學,以及在佛山的香港理工大學等等。」習主席一直寄望香港發揮自身優勢,為助力國家建設教育強國、科技強國,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。因此,香港教育必須融入大灣區,為內地發展賦能。

成立駐粵辦事處 助力灣區教育發展

「粵港澳大灣區體量大,如果能夠先發展起來,便會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發展引擎,推動國家進入新征程。」因此,教聯會未來會在大灣區加強推展教育工作,即將在廣州成立教聯會駐粵辦事處,冀望辦事處能夠服務更多在大灣區港人子弟學校任教的老師。黃錦良指出:「為配合計劃順利推行,教聯會將會修改會章,特別增加大灣區會員為新一類的會員類別。非香港老師雖然沒有香港身份,但仍然是我們香港學生的老師,我們希望能夠深化他們對香港教育的認識,提供教育相關的實用資訊,幫助他們對專業技能、教育政策,甚至對自身的權益福利有更深入的了解。」